如果奔跑是人类的潜能,那跑鞋就让这种潜能有了不断突破极限的可能。
一双好的跑鞋到底要如何挑选?
多数消费者往往先从外观和直观试穿体验去判断,上跑道跑了几圈才发现,那鞋子似乎并不适合我。
从性能构造和不同人群使用需求考虑,球鞋的选择真的是一门大学问。今天咱们从理工生角度为大家剖解如何从“中底”里挑选合适自己的跑鞋。
把球鞋鞋底看成一层层的堆叠,构造大致能分为几类:
大底(Outsole)——防滑和抓地力
中底(Midsole)——稳定性、缓冲和回弹
内底(Indsole)——通常会用鞋垫代替
鞋面(Upper)——包裹与透气
假设把一只鞋子看作一辆汽车,大底就是车轮,中底相当于悬挂系统,鞋面则是车身。
没有中底,跑步时的震动会持续对身体造成运动伤害,这将有多少条腿要被跑残。
由此可见,中底是一双跑鞋的灵魂与精髓,也是最具科技含量的部分,绝大多数品牌厂商会在这里争个你死我活。
实质上,中底材质主要是EVA(含Phylon)、PU(含TPU)和橡胶。各运动品牌又会将这些材质进行改造和混合,在“分子层面”上形成自己的独门绝技。
技术和原理各不相同,一般消费者很容易眼花缭乱。最简单的辨认方法是看鞋侧的标示,多数鞋款的系列名就是中底缓震技术的名号。